赛事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围棋联赛 > 赛事新闻 > 内容)

城围联,弈起来

来源:城市围棋联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5-07-01 14:24:00 0次浏览
  2015年7月1日《围棋天地》易非

  缘起

  2007年,中国围棋市场化改革的最大创举——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迎来了一支新兵:广西华蓝队。在中国棋院前院长陈祖德的牵线之下,广西华蓝集团正式介入围棋界。此后广西华蓝队长期征战围甲,高薪聘请李世石等明星外援,这一晃就是八年。

  作为拥有“围棋情结”的企业家之一,广西华蓝集团董事长雷翔有着一颗开创之心。正是从介入棋界开始,雷翔便从企业人的角度思考围棋比赛赞助模式调整的可能性:由赞助商输血变为比赛本身造血。这当然需要与比赛有关的各方各面从根本上改变思路,绝非易事,但如今盛大开幕的“城市围棋联赛”的设想,就是在那时产生的萌芽。

  随着体育产业在国家经济层面的重要程度逐渐提高,商业性、群众性赛事审批限制逐渐放宽,广西华蓝集团意识到推出一项大众化,进而催生产业化的围棋比赛的机会已经来临。为了在理论视野获得更多的支持,雷翔多次带着城市围棋联赛的策划方案出席近年来蔚为大观的“棋文化峰会”,并在2014年末委托“围棋博士”何云波教授组成团队进行“城市围棋联赛商业化传播研究”。这种赛事筹备前期“理论先行”的情况,在围棋界堪称罕见。

  2014年12月6日,“广西城市联盟围棋联赛”作为城市围棋联赛的“彩排戏”在南宁南国弈园进行。比赛为团体对抗,一盘棋中,1-60手的布局阶段、61-141手的中盘阶段,142手以后的后盘阶段由每方不同的三名队员出场。各队均有在教练安排下的换人、暂停权利,队伍中也必须包括女棋手、少年棋手的名额。通过这一演练,由华蓝集团独家创意的“接力赛”制第一次为棋界所知。

  比赛地南国弈园也是广西华蓝集团的创举。作为一家以建筑设计、建设综合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由华蓝集团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南国弈园以智力运动为主题,场馆内部风格各异的楼层都有着棋牌文化的印记。在盈利方面,南国弈园走在全国各类体育场馆之先,“南国弈园模式”目前也于衢州等地推广开花。南国弈园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授予“广西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局副局长张冬梅甚至以“彼此激励,共同成长”来形容政府与企业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关系。

  2015年1月31日,城市围棋联赛的主办单位城市围棋联盟在南宁正式成立。共有二十四个城市代表参会,广东棋界名宿容坚行当选为理事长,雷翔当选为城围联体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一项对于围棋界来说近乎于全新的赛事,助燃的炉火已然熊熊烈烈。

  炫目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没有想到,城市围棋联赛的启幕来得如此之快,效果又是如此的炫目。

  6月13日,城市围棋联赛(2015-2016赛季)大幕正式揭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武汉、西安、长沙、苏州、昆明、贵阳、南宁、柳州、衢州、北海等十八家俱乐部分为东部、南部、西/北三个赛区,开始为期各四个月的常规赛与季后赛,总冠军将在2016年1月决出。总冠军奖金高达80万元人民币,亚军38万,季军28万,第四名18万,其他四支进入季后赛的队伍也将获得8万元的奖励。

  在南国弈园正门前特意铺设的红毯上,数百位参赛棋手及嘉宾都留下了自己“城围联,弈起来”的第一步足迹,也在由黑白棋子拼成“城市围棋联赛”字样的背景板上签下姓名。声势浩大的开幕式在隆隆的鼓声中开启,鼓手身着黑白两色服装,身后的电子巨幕则逐一闪现各俱乐部的队旗与LOGO标识,声光电等各项技术在开幕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引入商业体育比赛模式方面,城市围棋联赛对于队伍的个性化与传播的科技化着力甚多,揭幕战甚至有身着统一队服的教练、队员逐一登场,两队互换队旗的环节。而象征着城市围棋联赛正式启动的“开棋仪式”,也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康、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容小宁、城市围棋联盟理事长容坚行在电子设备上落子而成。

  城市围棋联赛筹备中所期待的对局模式揭幕战时得到了全景展现,两队棋手分别围坐在赛场两边进行研究,每阶段各派出一名棋手登上舞台在电脑前对局,棋谱实况直接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时清晰显示出来的还有队员名单、出场棋手姓名、用时、暂停倒计时以及换人、警告、罚子等次数。与此同时,现场解说者也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进行实时讲解,由此出现了业余棋界“四大天王”中马天放台上下棋,白宝祥台下研究,胡煜清担当解说不时调侃二人的有趣时刻。

  舞台对局,实时讲解这一模式早在日本出资的NEC杯中有过长期实践,不过此次的“城围联模式”又有所不同。讨论本身就有着热火朝天的可能,由于大量业余棋手的加入,不乏性格豪放者在本队落下一子后鼓掌并大声助威,这又是普通围棋比赛绝难见到的一景。对局暂停时,还有“围棋宝贝”青春靓丽的热辣劲舞,以及与观众的竞猜互动、赠送奖品环节。这些赛制创新方面的努力,都为围棋比赛“大众化”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更重要的是,城市围棋联赛第一次大规模地将现代社会的共同体之一——城市作为对抗主体,使同城之谊作为一支队伍,乃至一支队伍背后一个城市的无数支持者的连接点,无疑在潜意识层面极大地增强了认同感与团结程度。很多在后方默默关注的棋迷表示,这就是城市围棋联赛的生命力。虽然规程规定每队至少有一名本省籍棋手即可,但如贵阳弈源围棋俱乐部、长沙合和围棋俱乐部两队,上自教练,下至全部棋手均由本土“同乡”组成。在比赛讨论中,他们完全使用乡音方言。从竞技技术的角度来说,这有利于避免“泄露情报”;而在大的文化归属感上,又的确是令人感动的一幕。

  作为赛事指导单位中国围棋协会的代表,王汝南主席在开幕式发言中表示:“我相信随着城市围棋联赛的开赛,全国各地将会形成新一轮学围棋的热潮,会有更多人了解围棋,喜爱围棋,享受围棋,并促进围棋职业甲级联赛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内外

  虽然在城市围棋联赛的终极目标中,观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棋手无论何时何地都依然是比赛的主体。由于城市围棋联赛采取接力赛制,与传统的围棋比赛大相径庭,很多职业棋手参赛前都心态轻松:“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玩儿嘛。”

  可是输棋的滋味终究不好受,某位平时欢快开朗的职业二段美女棋手在本队连续两轮告负后落落寡欢,第三轮终于获胜,立即第一时间登陆社交网站发出庆贺喜讯,本人也迅速“满血复活”,看上去比正式比赛个人赢棋还要高兴几分。

  不过这份专属于职业棋手的看重胜负的心绪,在城市围棋联赛赛会制“万安智能专场”人头攒动的大厅里很大程度上被淹没了。很多队伍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由业余棋手组成,这些“快乐围棋”的实践者身份、背景各异,有各地围棋协会领导、围棋教育工作者、政府公务员,甚至在校大学生。一位来自深圳大学的学生就表示:“能与这么多高手一起下棋,圆满了。”

  随着城市围棋联赛出于比赛展示效果的目的,对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参赛资格的逐步厘清与完善,两个群体对待比赛本身态度的差异势必会更加明显。差异带来多样,多样催生话题,对于一项将围棋由静态推向动态,容纳了足够多人数参与其中的创新型赛事,赛场之内的话题性才是保持影响力的最重要因素。

  但城市围棋联赛也将众多新看点延伸到了赛场之外,6月13、14日进行的前三轮作为赛会制专场,冠名商、赞助商、指定棋子、指定红酒、指定饮用水等商业要素一应俱全,各种相关产品的展销就摆放在赛场外的走廊上。比赛期间,十八家俱乐部投资人围坐一堂,召开“城市围棋联盟投资者沙龙”。通过比赛建立一个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是城市围棋联赛主办方的大视野,同时也是“产业化”迈出的第一步。

  6月13日晚间进行的“围棋大众化产业化论坛”,在名目繁多的各类型论坛中也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论坛,在人们普遍观念中是与竞技比赛相互脱节的。但此次论坛将二者的共通之处有机结合,受邀出席的棋界、政府、城围联主办方、地方棋院、投资方、媒体人与棋手代表各自基于自己的立场,探讨了“围棋工作由事业转向产业”、“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支持企业”、“城市围棋联盟的五种盈利模式”、“围棋赛事大众化、产业化的基础”、“围棋产业化的潜力”、“城市围棋联赛的创新点”等方面的话题。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中,竞技比赛自然也是文化的一种。在论坛主持人何云波教授看来,中国围棋的重心正在由竞技向文化,甚至向文化产业转变,而城市围棋联赛恰恰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开拓者的角色。

  “城市围棋联赛作为围棋产业的一个创新平台,汇聚了众多城市的投资者、围棋高手、产业合作伙伴、媒体和广大棋迷,以赛事大众化、棋手商品化、运营企业化、组织联盟化为路径,在政府的支持下,共同打造顶级围棋联赛和体育产业平台。”这是城市围棋联赛发起人、华蓝集团董事长雷翔的愿景,也是棋界转换发展模式,迎来全新机遇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