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比赛如何盈利?围棋产业化路在何方?这是困扰围棋界已久的一个难题。
围棋其实是国内体育界最早实现职业化的项目之一,围棋道场培养职业棋手的目标明确,学棋少年成为职业棋手后即进入围甲、围乙联赛,职业梯队层次已自然形成,一流职业棋手的收入虽不算足够多,却也属高收入之列,而且极其稳定。倘若围棋协会实体化、围棋注册转会市场放开的话,其职业化早已走在诸多体育项目前列。
但围棋职业化是建立在一大拨棋迷企业家赞助的基础上,处于纯输血阶段,这也是外界认为围棋产业化程度不高的一大依据。与足球、篮球相比,围棋没有门票和球衣、赛场广告等收入来源,其产业化存在先天不足的软肋。
可事实是,类似中国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体育产业化也是徒具虚名,并不具备以此作为产业化范本评判围棋的理由。以财力雄厚的老牌足球俱乐部中信国安为例,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透露,2014年中信集团在国安投入6个亿,依靠广告和门票收入3个亿左右,仍然净亏3亿。中国足协控制各个足球俱乐部的球衣广告,为此国安年收入减少近600万元。主场如此火爆的国安尚且处于净投入状态,连球队球衣广告都无法自主,这算哪门子产业化?
围棋比赛虽然没有门票和场地广告收入,但这并非不具备产业化条件的前提。从广义上说,只要能吸引投入、形成合法产业链也可以说是产业化的一种形式,比如古董、名画的价值源自于有人愿意出高资购买,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链。然而,对于不懂、不认可其价值的人而言,自然也无法理解其产业化为何而来,又为何延续发展。
围棋的价值唯有知其者才认可,为其投入,而且这样的群体越来越多。像贵州百灵公司董事长姜伟,身家数十亿,至今仍孓然一身,他充分认可围棋价值,力推围棋,赞助围棋十余年;MLily梦百合杯赞助者、江苏恒康公司董事长倪张根年轻热情,事业越做越大,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是静静对弈一局。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棋如人生、简单至真”,在感恩围棋带给他诸多人生感悟和乐趣的同时,他心甘情愿地回报围棋。
能吸引高规格的投资者,而且他们几乎不计商业回报,无怨无悔地投入,从而支撑一大拨职业棋手和围棋道场、对弈网站等相关产业,这难道不算产业化?有人说这还不具备造血功能,试想如果围棋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赞助者源源不断地涌入,赞助金额年年增加,这自然也是一种造血。
具体到城市围棋联赛,依靠赛事经营本身很难盈利,其最大的盈利点在于“以棋生地”、“以棋生楼”,即广西华蓝“南国弈园”盈利模式。有人说换了其他任何一个项目也能挣钱,对的,不错。问题是如何找到切入点?国家层面现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棋发展迎来极佳政策机遇,以棋生楼,以楼养棋,借助政策扶持,兑现政策利好,既是文化强国之需,也是文明精神之需。
城围联未来还可以通过经营俱乐部培训、推行会员制、组建后援会等方式扩大盈利面,在政策、市场双重利好的当下,城围联既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也一定有收获回报的预期。